近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贵州蓝皮书:贵阳贵安“强省会”发展报告(2024)》。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贵阳贵安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等方式,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取得明显成效。
1.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价值链得以延伸
聚焦12个特色优势产业,抓好补链延链强链,大力发展产地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做大做强农业加工企业,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2023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2.9%。推动农产品加工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持续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特色食品产业园区集中,加快推进重点加工项目建设、产业强镇项目建设。贵阳贵安初步建成龙岗镇农产品加工、扎佐药业、猕猴桃产业加工等9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加快“贵阳贵安加工+全省基地”协作发展。
2.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得以支撑
2023年底,贵阳贵安有新型经营主体12990个;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9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94家,市级8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7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6家、省级示范社88家;家庭农场达3186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50个;有种养大户6536户,其中,有种植大户5869户、养殖大户667户。其中龙宝大坝探索“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联耕联种联营模式,实现亩均收入、人均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升。修文县春海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鸿入选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最美农机合作社理事长。
3.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得以构建
近年来,贵阳贵安挖掘乡村特色景观、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优质资源,拓展农业功能,开发特色产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2023年,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5个,四星级及以上农家乐80家,优品级客栈47个。以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使得农业生产实现远程控制、实时监测、自动预警,实现了农业生产由“小散乱”向效率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转变,成功探索数字化种植“标准化”菌菇、智能化平台养殖“放心猪”、高科技养殖“高端虾”等模式。
《贵州蓝皮书:贵阳贵安“强省会”发展报告(2024)》